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banner 館慶

:::
字型大小:

中文成人組佳作賴彥廷-我與圖書館的回憶

 

我與圖書館的回憶,始於母親的詩情畫意。
母親與我的口味不同,飲品如此,閱讀亦然。母親喜愛的是美式咖啡配上報紙副刊或是幾本新詩集,而我則偏愛熱奶茶配上《福爾摩斯》。事實上,我的口味相當多元,從俠義到言情,從驚悚到推理,只要能帶我踏上驚險萬分或新奇有趣的旅程,每本書都是好書。
每趟旅程的起點都始於圖書館,記憶中母親總是牽著我的手走進館內,我迅速走在前頭,高大書櫃與鱗次櫛比的走道錯落著,我卻不曾迷失,因為每本書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號碼,就像專屬的身分證,印象中《紅樓夢》是857,而《福爾摩斯》是873。我喜歡在走道的這一側,窺伺一整排的藏書,巡視過每一本高矮胖瘦的繪本與小說,多彩的封面很吸引人,黑白的書背也無妨,重要的是異次元的─超脫現實的─某種想像。請母親從我伸長手也碰不到的那一層書櫃拿下今天的書之後,我會抱著他,然後信步走到附近的座位,拉開座椅彷彿一種儀式,宣告胸懷興奮的情感啟程,隨即揚起好奇心的風帆,行駛於知識與幻想的航程中,遺忘了周遭的現實世界,也被世界所遺忘。我知道母親總會坐在我身旁閱讀幾本新詩集,但究竟是誰的新詩集這件事,卻總落在我的專注力之外,如今回想起來都是模糊一片。
當以往伸長手也碰不到的那一層書櫃,神奇地變矮時,不再有哪本書的高度能夠阻止我的好奇心了,但我還是喜歡每隔一段時間複習一次《福爾摩斯》。圖書館外的街景時常是潮濕的,一如福爾摩斯所在的細雨綿綿的倫敦,或許我和福爾摩斯一樣,和雨比較有緣。我總在收起傘後一溜煙鑽進圖書館裡,圖書館裡沒有霉味、也沒有濕氣,就像貝克街221B的壁爐旁,有火烤的香氣,我翻開書,蜷縮進福爾摩斯心愛的絲絨椅子裡,把菸捲放進菸斗裡點上一點火光,用一把大折刀拆閱幾封尚未答覆的信件,然後在吞雲吐霧中辦案。
我喜歡用雙手捧起書,與桌面夾著完美的四十五度,對書而言那是最舒服的姿勢,對我亦如是。只有唯一的小小的缺點,手肘上兩公分與桌面邊緣親密接觸的方寸之地,總會不經意壓出一條泛紅的痕跡,我猜是皮膚承受不了壓力,於是用疼痛提醒我,該起身走走。我會貼著牆邊漫步,偷偷撫摸一下牆面上柔和的紋理,欣賞窗沿外變化的景致,有時是不知名的鳥兒帶著家人飛掠而過,有時是無邊絲雨後的一束日光,有時是一道彩虹橫亙天際。只有落日不受待見,因為他象徵著晚餐時刻,也象徵著尚未讀完卻必須闔起的每一本書。
我與圖書館的回憶,始於母親的詩情畫意,卻在消瘦了幾本日曆後,成為斷章。
母親品味報紙的頻率越來越低,因為老花引起的眼睛乾澀不適,即使配了副眼鏡,終究還是從每日一份報紙,漸漸變成每兩個月一份,正好對上統一發票開獎的頻率,更別提新詩了,半年難以閱讀一本;而我也配了副眼鏡,因為近視,或許是補習班作業的層層堆疊,或許是電視節目的集集精彩,又或許是基測壓力
的到來,造訪圖書館的動機不再。
許多年過去,據說現在只要手機跳出一聲叮咚的提醒,就是與新歡圖書離別的通知,由科技領航的今日著實便利,不像兒時每次手寫在紙條上,再塞進鉛筆盒內的到期日。褪下制服走進職場後,我又重拾閱讀的習慣,但並非兒時那般全然的樂趣,而是帶了點工作目的與功利主義,《福爾摩斯》不再列入找尋的書單內,書單裡寫著的是一系列商管或投資理財的書籍。
此去經年,再次走進兒時的圖書館,總覺得有些事物變了,或許是物品的擺設、或許是空調的氣味、或許是窗外的風景,也或許是人。但仍有一些不變的,一如母親低語的新詩章句,都夾進某本書的扉頁裡,只要持續閱讀,就能偶遇。

我與圖書館的回憶,始於母親的詩情畫意。


母親與我的口味不同,飲品如此,閱讀亦然。母親喜愛的是美式咖啡配上報紙副刊或是幾本新詩集,而我則偏愛熱奶茶配上《福爾摩斯》。事實上,我的口味相當多元,從俠義到言情,從驚悚到推理,只要能帶我踏上驚險萬分或新奇有趣的旅程,每本書都是好書。

 

每趟旅程的起點都始於圖書館,記憶中母親總是牽著我的手走進館內,我迅速走在前頭,高大書櫃與鱗次櫛比的走道錯落著,我卻不曾迷失,因為每本書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號碼,就像專屬的身分證,印象中《紅樓夢》是857,而《福爾摩斯》是873。我喜歡在走道的這一側,窺伺一整排的藏書,巡視過每一本高矮胖瘦的繪本與小說,多彩的封面很吸引人,黑白的書背也無妨,重要的是異次元的─超脫現實的─某種想像。請母親從我伸長手也碰不到的那一層書櫃拿下今天的書之後,我會抱著他,然後信步走到附近的座位,拉開座椅彷彿一種儀式,宣告胸懷興奮的情感啟程,隨即揚起好奇心的風帆,行駛於知識與幻想的航程中,遺忘了周遭的現實世界,也被世界所遺忘。我知道母親總會坐在我身旁閱讀幾本新詩集,但究竟是誰的新詩集這件事,卻總落在我的專注力之外,如今回想起來都是模糊一片。

 

當以往伸長手也碰不到的那一層書櫃,神奇地變矮時,不再有哪本書的高度能夠阻止我的好奇心了,但我還是喜歡每隔一段時間複習一次《福爾摩斯》。圖書館外的街景時常是潮濕的,一如福爾摩斯所在的細雨綿綿的倫敦,或許我和福爾摩斯一樣,和雨比較有緣。我總在收起傘後一溜煙鑽進圖書館裡,圖書館裡沒有霉味、也沒有濕氣,就像貝克街221B的壁爐旁,有火烤的香氣,我翻開書,蜷縮進福爾摩斯心愛的絲絨椅子裡,把菸捲放進菸斗裡點上一點火光,用一把大折刀拆閱幾封尚未答覆的信件,然後在吞雲吐霧中辦案。

 

我喜歡用雙手捧起書,與桌面夾著完美的四十五度,對書而言那是最舒服的姿勢,對我亦如是。只有唯一的小小的缺點,手肘上兩公分與桌面邊緣親密接觸的方寸之地,總會不經意壓出一條泛紅的痕跡,我猜是皮膚承受不了壓力,於是用疼痛提醒我,該起身走走。我會貼著牆邊漫步,偷偷撫摸一下牆面上柔和的紋理,欣賞窗沿外變化的景致,有時是不知名的鳥兒帶著家人飛掠而過,有時是無邊絲雨後的一束日光,有時是一道彩虹橫亙天際。只有落日不受待見,因為他象徵著晚餐時刻,也象徵著尚未讀完卻必須闔起的每一本書。

 

我與圖書館的回憶,始於母親的詩情畫意,卻在消瘦了幾本日曆後,成為斷章。

 

母親品味報紙的頻率越來越低,因為老花引起的眼睛乾澀不適,即使配了副眼鏡,終究還是從每日一份報紙,漸漸變成每兩個月一份,正好對上統一發票開獎的頻率,更別提新詩了,半年難以閱讀一本;而我也配了副眼鏡,因為近視,或許是補習班作業的層層堆疊,或許是電視節目的集集精彩,又或許是基測壓力的到來,造訪圖書館的動機不再。

 

許多年過去,據說現在只要手機跳出一聲叮咚的提醒,就是與新歡圖書離別的通知,由科技領航的今日著實便利,不像兒時每次手寫在紙條上,再塞進鉛筆盒內的到期日。褪下制服走進職場後,我又重拾閱讀的習慣,但並非兒時那般全然的樂趣,而是帶了點工作目的與功利主義,《福爾摩斯》不再列入找尋的書單內,書單裡寫著的是一系列商管或投資理財的書籍。

 

此去經年,再次走進兒時的圖書館,總覺得有些事物變了,或許是物品的擺設、或許是空調的氣味、或許是窗外的風景,也或許是人。但仍有一些不變的,一如母親低語的新詩章句,都夾進某本書的扉頁裡,只要持續閱讀,就能偶遇。

 

燈箱照片

  • 發布日期:2023-06-12
  • 發布單位:臺北市立圖書館
回頁首